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金苹苹 马嘉悦)信托业务分类新规出台后,各家信托公司2023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也于近期渐次揭晓。截至7月20日,共有57家信托公司披露了未经审计的2023年半年度财务报表,陕国投披露了上半年业绩快报。梳理统计数据可见,信托业上半年整体业绩继续承压,固有业务则成为相当一部分信托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抓手。
业内人士表示,在信托业务分类新规落地、行业转型进入“深水区”之际,当前信托公司新旧业务模式正处于重构状态,及时寻找到业务突破口并转型成功的公司,或在新一轮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
经营继续承压
在转型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信托行业2023年上半年整体呈现出业绩持续承压状态,且行业分化现象也十分明显。
据用益信托的统计,截至7月20日,共有58家信托公司披露了2023年上半年的财务数据。其中,58家公司营业收入的平均数为9.52亿元,同比下降23.35%;净利润的平均数为4.7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不过,就手续费和佣金收入这一指标而言,今年上半年58家公司的平均数为5亿元,同比去年下降28.77%。
业绩整体承压的同时,信托公司之间的分化也愈加明显。据用益信托数据,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上升的信托公司为20家,其中3家信托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超100%,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信托公司也达21家。而五矿信托、光大信托、苏州信托等30余家信托公司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双双下滑,业绩相对低迷。
此外,上半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的信托公司有16家,其营收占到58家信托公司营收总额的69.37%。这也意味着剩下的42家公司的营收只占到全行业营收总额的三成。
固有业务“撑起一片天”
梳理信托公司业绩数据可见,信托行业的转型正对业绩表现起到较大影响,在传统业务和创新业务新老交替之际,信托业务增长动能的欠缺,导致信托公司业绩表现低迷,而固有业务因此成为支撑业绩的“中流砥柱”。
以营收与利润表现均十分亮眼的上海信托为例,今年上半年上海信托实现营业收入80.86亿元,净利润为57.53亿元。此外,其利润总额为76.18亿元,排名位列全行业第一。详细观察其他经营数据可知,上海信托今年上半年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3.45亿元,显示其信托业务在利润表中的贡献并不高,而其投资收益却高达74.59亿元。
“近两年来信托公司增资不断,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厚公司固有资金以增加固有业务收入,以此来抵消其他业务增长乏力导致的业绩压力。换句话说,有相当一部分信托公司的业绩表现是依靠其固有业务在支撑。”沪上某信托公司人士透露。
中国信托业协会不久前披露的《2023年一季度中国信托业发展评析》报告也显示,今年一季度信托业经营数据的改善主要受益于固有资金的投资收益贡献,信托业务收入较去年同期有较大幅下降。中国信托业协会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行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128.23亿元,同比下降33.1%,实现利息收入10.8亿元,同比下降21.45%。但由于一季度资本市场回暖,信托业实现投资收益112.6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9.38%。
转型之路道阻且长
不管是经营压力持续增大,还是固有业务亮点纷呈,都侧面反映出信托行业如今的转型加速度和新挑战。
“很多此前积极参与房地产项目的信托公司,风险化解压力极大,转型方面的成本投入、精力投入有限。与此同时,对于部分创新业务如家族信托、标品信托来说,很多信托公司需从‘零’开始探索,竞争对手也不容小觑,比如标品业务赛道中本就存在券商、公私募等玩家,信托公司加入并拥有一席之地,难度不言而喻。行业整体转型难度依旧不小。”沪上一位信托业务人士透露。
不过,多位人士称,今年监管出台的诸多细则进一步明确了信托业的转型方向,因此未来行业转型虽有挑战,但也将加速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以来,多家信托公司风险化解出现积极进展,即将卸掉包袱,全力转型。比如,7月19日,四川信托在官网发布工作进展情况通报称,公司风险处置工作取得关键进展。相关中介机构已完成专项尽调和评估,更新盘实了资产底数。近日,建元信托(原安信信托)也发布公告称,预计2023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0.24亿元,将实现扭亏为盈。今年以来,建元信托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了多则招聘信息,招募高级风控经理(标品方向)、金融市场部部门总经理和副总经理等多个转型业务所需岗位的相关人才。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